歲末的狂熱將顯現在台灣從北到南,一路的煙火秀,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的跨年排場,成為青少年最重要行程。拜各縣市行政首長力挺之賜,演藝化社會的火花亮到最高點,大眾傳播媒體會被淹沒在這樣的情境裡。
是
洋溢著希望的歡樂節慶?還是政治失敗主義的喧囂呢?這樣的政治文化工程,說政治的是因為台灣舉世無匹的現象:活動大多由行政機構挹注、主導其事,而非民間
社會的商業機制發起。公關公司被政治當局委辦,一場又一場的政商共謀煙火、歌舞秀在台灣展示了特殊的政治文化工業。說與搖頭丸有異曲同工之妙,有何不宜?
從一九九○年代中期,快樂希望的台北市封街狂歡開始,台灣不分黨派的地方行政首長,大抵都依阿扁市長之樣畫葫蘆,以擄獲青少年之心為務,迎合青少年的趣味,投其所好。所以,動員青少年的身體,讓他們忘記一切苦惱。是這樣嗎?現實呢?社會呢?「國家」呢?再說吧!
身體型的社會畢竟不是精神型的社會。....<詳全文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