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

顏利真-學測國文的封建遺毒

以第十一題為例,該文選自羅大經的《鶴林玉露》,然而羅大經是誰?《鶴林》又是怎樣的一本書?經查,羅是南宋人,他的治學主要是師法南宋理學大師朱 熹----一個專講「存天理、滅人慾」的封建主義代表人物,故其思想亦可見一斑。職是,在該文中出現了以「銀杯」、「瓦碗」來形容女性外貌的不當比喻,而 文中的「主翁」更據以勸示其僕人:「杯有精粗,酒無分別。汝既知此,則無嫌於汝妻之陋矣。」最後,僕人遂「悟」。不過最令人錯愕的是,對於這樣一篇不合時 宜且充滿性別歧視的文章,出題者原該以現代的觀念,誘導學生思考與辯析,並設計出能釐清問題觀念的答案;孰料,出題者竟「順勢」導出「承恩不在貌」這個進 一步強化封建思想的答案。都什麼時代了,還出現「承恩」這種字眼?教學生如何選得下去?恐怕出題教授的腦子裏都還殘存著「寵幸」的遺毒吧。這 只是冰山一角,餘不贅述。筆者要說的是,長期以來,我們總是忙著去「解題」----解中國的試題與難題,但卻忘了停下腳步問一問:這是我們要的試題嗎?我 們的問題究竟出在那裡?我們的學生一代又一代、一屆又一屆地「浸淫」在中國文學的試題中,為了升學不自覺地被馴化----甚至被同化----而不自知,....<詳全文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