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

李筱峰-兩岸文化差異看台灣前途

台灣原本是一個「南島民族」(Austronesian)的天地,自古不屬中國。17世紀開始國際勢力進入台灣。自1624年起,台灣先後受到荷蘭 (1624-1662)、西班牙(1626-1642)、國姓爺鄭氏政權(1662-1683)、滿清帝國(1684-1895)、日本 (1895-1945),以及中國國民黨(1945-)政權的統治。
1949以後,中國國民黨政權被中共推翻,敗退到台灣,繼續以「中華民國」的國號在台灣統治。掛名「中華民國」的台灣,與中共在中國大陸上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,實際形成兩個不相隸屬的政治實體。如果從社會學的角度看,台灣與中國更是兩個文化體質相當差異的社會。
這兩個社會的文化體質之差異,並非從1949年之後才顯現出來,而是有其不同的歷史軌跡使然。
早在荷蘭及鄭氏政權時代,台灣因發展國際貿易,就發揮出海洋文化性格,而有別於中國大陸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。
1860年以後,滿清帝國應國際列強要求,在台灣正式開港通商,各國商船紛紛而來。台灣貿易又迅速擴張,在原本苦於貿易逆差的清國境內,的台灣卻是一個貿易順差的地區(1878起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「那是已經文化進步的人們,被文化落後的人們統治所產生的悲劇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