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洪浩唐《看見台灣》不是看透台灣

甫獲本屆金馬獎「最佳紀錄片」的《看見台灣》,挾著超高人氣,除了票房衝破1.4億台幣(並且不斷攀升)外;在政壇也意外引發政府官員「看電影治國」的荒謬現象。而或許是樹大招風,最新的發展則是,許多文化、社運界人士似乎也開始對本片「頗有微辭」了。
一 部電影(不論是劇情片或紀錄片)或任何創作,通常都可藉由多元的討論與辯證,而使得作品本身的意義變得豐富(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創作者所樂見的)。重點在 於,當論者以權力或政治的角度來批評(期許或責難)時,觀眾是否可以藉著這個機會,重新來思考:導演(創作者)可曾向觀眾承諾了什麼?或者,一部電影該承 擔什麼樣的社會或政治責任?
綜觀對本片抱持較負面的評論,大多指出本片,一、過於「濫情」(似有違紀錄片冷靜「傳達知識與觀念」的使命?);二、電影裡只顧著呈現環境「現象」,而沒有去分析環境「問題」(連帶地使該負責任的政府及資本家得以被「掩護」而脫身?)。
議題非唯一主軸
首先,關於「濫情」,試問標準何在?....[詳全文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