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解構臺灣史課綱所謂十七項「爭議」──根本是假議題,不要跟著起舞!

七月八日馬總統回答高中生的提問,說違調課綱「爭議處頂多100多項」,引來一陣嘩然,總統府隨即澄清是「口誤」。由於馬先生經常口誤,大家習以為 常,事情就過了。不過,當我聽到馬先生的回答,我想到謝大寧曾說:他「幾乎不眠不休地看完了[101課綱的教科書]各版本,並把所有問題整理了出來,我聽 說有關單位看到了這些東西之後,也為之震驚」(註1),我直覺以為馬先生指的是謝大寧整理的「所有問題」,顯然很多。或許為了消毒,國教院也很快出面說, 啊,沒那麼多啦,只有17項「爭議」啦,並且在次日該院新聞稿中羅列出所謂的「爭議」。
這17項,有些我們早就批判過了,若非笑話,就是外行。既然國教院列出17項要大家去找到平衡點,一起寫教材,那麼,我們就來解構它。若一項一項講,會太繁瑣,而且違調其實是有它的內在邏輯,所以在此用以類相從的方式,分成四大問題和兩大害來談。
先來看看國教院所謂17項「爭議」:
1. 「原住民」改為「原住民族」,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
2. 「國際競逐時期」改為「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」....[詳全文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