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發表一篇文章,題爲《
西方對中國的誤讀》,承認大半個世紀以來,西方學者、專家、政治家一直誤判中國,原
以爲中國會「成長爲一個更加友善、溫和及民主的國家。」
然而,「在(紅色)中國迎來65周歲誕辰之際,中國共産黨似乎毫無退出歷史舞台的打算
。與毛澤東死亡以來的任何時期相比,目前的中共正處於實力最強、民族主義傾向最嚴重
、也是維持一黨專制決心最堅定的時期。」該文作者白邦瑞(Michael Pillsbury)爲此
痛切自問:「爲什麽?在花了60多年時間對一個國家進行研究、對抗、與之聯合並再度發
生衝突之後,我們仍然對這個國家充滿不確定的疑問與猜測?」
誤讀中國,不只西方人如此,其他外國人也如此。誤讀、誤解、誤判,這是當代觀察中國
問題的外國人之通病。當代外國的所謂「中國通」,往往是「中國不通」。原因之一,就
在於他們對中國人的國民性缺乏把握,並常常忽視這種國民性對中國歷史演變的影響力和
支配力。
近代西方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