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感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感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

wake up gov-「一期一會」的待客之道-為日本旅遊加值的高服務品質

事實上,日本人如此重服務和禮數,可以說是反映了他們的民族性,表現在語言上更加明顯,例如日語中有「敬語」的使用,對長輩和平輩是不能用同一種說 話方式的,在職場上及待客就更是如此了。這樣的有禮,也造就了倍受國際肯定的細心服務態度,讓遠到而來的旅人留下深刻印象,甚至成為一去再去的理由。
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一次,是上個月到日本旅行時搭乘新幹線,在車廂內的乘客幾乎都閉眼休息的狀況下,列車長竟走到每個車廂前後,對著乘客90度鞠躬 敬禮,對乘客的提問也是有問必答、詳細解說;還有許多次搭乘火車時找不到月台,詢問站務人員,他們都親切的帶路,看到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,甚至為我們 按電梯,讓人倍感窩心。....[詳全文]

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

Ko Tsì-jîn-我看台語片:蒼蠅在天,神在南方

《總鋪師》的神秘架構,自然是雄踞台灣北中南的憨人師、鬼頭師、蒼蠅師的「人鬼神」傳奇,再輔以男主角自稱「北方16把刀料理醫生」所解釋的「台中以北就算北」解構了傳統以中國大江南北為框架的慣性思維,形成一個在人文地理上以台灣自成一格的「神」話世界。
蒼蠅(hôu-sîn)在天,神(sîn)在南方。和《海角七號》一樣,《總鋪師》講的也是主角從台北逃回南部家鄉,並且逃出了一片天的故事。南神的後代(女主角),要遭遇中鬼的挑戰,要接受北人的薰陶,然而終究是在漫天大火快炒南神現身加持下,把評審迷醉送上了天。....[詳全文]

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

暖暖-沒有學校的日子

「一直以來,我還會為要不要回學校這件事情感到矛盾,我知道我的生活應該可以不用回學校,但因為我還是活在一個周遭都認為應該要念大學的環境,我過去的同 學今年都要從大學畢業了,如果我選擇跟跟她們一樣的話,今年我也要畢業了,我一直在探討哪一種比較好,可是就像我旅行之後發現,每一種國家、每一種人,都 有一種生活,每個人的一輩子都那麼長,每一個人到底選擇是哪一種生活,就是看個人,這就沒什麼好比較的。只不過我們的教育一直告訴我們要當什麼比較好、做 什麼會比較有成就,處在一個處處比較的體制裡面。」
  去年從印度、埃及旅行回來,「這個矛盾變得很小,我知道說我還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,可是學習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只能在學校,而以前我會抱怨很多台灣的教 育,可是慢慢瞭解到它也是一個不錯的程序,因為像大學教育,課想上就去上,不想上就可以不去上,學校給的概念就是要為自己負責。」
雖然蔡慧蓉並沒有完成正式的高中學歷,但從歐洲回來不久,她便已通過同等學力測試;雖然蔡慧蓉沒有進入大學,但她不僅擁有國際領隊執照,也是一個走了二十 多國的暢銷旅行作家;雖然蔡慧蓉選擇的不是學校教育,但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方式。蔡慧蓉的旅行,讓我們知道旅行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;蔡慧蓉的旅 行體驗,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。....[詳全文]

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

李濠仲-小國的靈魂

在 後福島的年代——在資本主義全面失控,物質主義洪水肆虐,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重新崛起,人類精神再度淪入荒原狀態的頹廢年代,分處地球一南一北的兩個小 國,兩座在洪水中遙相對望,殘存著夢想與純真的島嶼,成為受困的人們想像另類文明的投射對象:南亞的不丹,以及北歐的挪威。
試圖以「國民幸福指數」(GNH)的浪漫神話取代「國內生產總值」(GDP)或「國民生產總值」(GNP) 的不丹,象徵著牧歌式的,前資本主義秩序的最後淨土,而以小國航行於強權夾縫的惡水之中,一意追求屬於自己的民主、平等、質實剛健、自主獨立而又兼善天下 之道的挪威,則代表著另類的,後資本主義秩序下的文明典範。....<詳全文>

哲五-「歐北來」「冷門景點復甦計畫」

四個年輕人,平均年齡不到三十,在沒有經濟奧援、沒有獲利的動力下,他們決定用腳踏遍台灣的土地,蒐集那些正在消失的鄉土角落、不起眼的人物故事,以及在地人才知道的小吃、景點與文化。這個年輕人的團隊叫「歐北來」,他們正在進行的是「冷門景點復甦計畫」。「冷門景點」不只是未獲注意的地點,他們想推廣的核心價值是:傳遞美好的事物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結,最後,把台灣的美好向全世界分享。....<詳全文>

發哥-『種下百分之兩百的幸福』-2

2013/04/26....<詳全文>
發哥導讀『種下百分之兩百的幸福』一書。
(2) http://kiwi6.com/file/3hd75r5nnp
(此錄音連結分享自 Radio Taiwan)
博客來書評及試讀: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chaimore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38275
2013/04/25
發哥導讀『種下百分之兩百的幸福』一書。
(1) http://kiwi6.com/file/7f7qlo28ij
(此錄音連結分享自 Ben Radio
(2) http://kiwi6.com/file/3hd75r5nnp
(此錄音連結分享自Radio Taiwan)

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蔡百銓-河洛歌子戲與台灣魂

四月七日劉鐘元先生帶領河洛歌子戲團,首度回到他的故鄉(嘉義縣竹崎鄉頂笨仔,演出當地首齣歌子戲《菜刀、柴刀、剃頭刀》。五十年前當台灣還處於白色恐怖時,劉鐘元(原名劉寧猛)就讀嘉義農校(今嘉義大學)三年級,因為抨擊政府而遭到軍警搜索,倉皇離鄉背井逃到台北,化名劉鐘元謀生。
在這半個世紀,劉鐘元為歌子戲奉獻一生心血。他開創廣播歌子戲與電視歌子戲。他培育出楊麗花與唐美雲、許亞芬、石惠君、林久登、郭春美、陳宇安等巨星。他成立河洛歌子戲團,師法現代劇團組織,開創歌子戲團專業分工職務如藝術總監與導演、音樂與舞台設計等。
劉團長指出歌仔戲是日本政府取名的。「仔」帶有「細漢仔」輕蔑意味,矮化台灣本土戲劇。他主張歌仔戲應該正名為歌子戲,就像河南梆子戲一樣。
歌 子戲是台灣土壤蹦出來的表演藝術。河洛不斷為歌子戲開闢新題材,接軌世界文壇,並且演出台灣歷史與民間故事。河洛除了上演唐山傳統戲碼之外,還改編西方文 學名著演出。例如改編俄國大文豪果戈爾名劇《欽差大臣》為同名稱歌子戲,借古諷今;改編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為《彼岸花》,以滿清時代台北艋舺地區漳泉械 鬥,....<詳全文>

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

SuraJa-郭泓志 贏了

中韓戰賽後,第一個搭上巴士的他拿出手機,不是打電話要點安慰,更不是上網跟撻伐他的鄉民們筆戰,而是一遍又一遍的,看著自己今晚的投球,我想全台灣沒有人有資格指責他,因為輸了這場球,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甘心。
或許很多人沒注意,在被敲逆轉2分砲的1分鐘後,郭泓志三振了下一個打者,默默地走回休息室,我覺得這才是最令人動容的一刻,因為他沒有被那發全壘打打倒,就跟他沒有被棒球路上的挫折擊敗一樣,這一刻挨打,下一刻他馬上就能全力還擊。....<詳全文>

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

林保華-失落的流行歌曲

與中國同齡人相較,在中共建國以後,我比他們多了六年被西方文化「腐蝕」的機會,或許這也是我得以較早擺脫中共思想桎梏的原因。而當年被我排斥的西方流行歌曲,後來怎麼被我欣賞?按照共產黨的方式解釋,就是「世界觀」的轉變,思想感情也變化了。
一九九○年代初期,我應邀訪問台灣,在書店裡看到常春藤出版的《英文抒情老歌精選》(連錄音帶),我就把台幣稿費消費掉了。它讓我對西方流行歌曲增加了一些認識,包括Patti Page的歌曲。到我去買她的唱片專輯時,已經進入CD時代了。
有 人說,Patti Page的歌曲相當傷感;也有人說,這是在安撫戰後一代的心靈;我的感覺,尤其是她的歌曲中,我最喜歡的三首,即《田納西華爾滋》、《交換舞伴》與《我參 加你的婚禮》,恐怕用「失落的心靈」來形容最為貼切。這也正好符合我離開中國到達香港後的心情,既有離開專制社會的興奮,也難掩當年理想破滅的失落,所以 與她的歌曲產生強烈共鳴。
其實到了現在,想到人生道路上的大轉折,還不時有失落感,只是自己不斷在鼓勵自己,要面對現實,挑戰新的人生,這樣才不至於陷入憂鬱症,而是比較達觀的面對未來。....<詳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