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《立報》社論〈因為視而不見,所以「看見台灣」〉說得好:「拼命猛撒『感動』的要素,是要把環境惡化的原凶,也就是政府、資本家,從現實中抽離出來:台灣環境的惡化,不是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所造成,也不是官員政府怠惰,而是人心淪喪。」也就是,要負責的變成一個抽象籠統的道德概念,而不是具體的對象。這就是《看見台灣》希望傳遞的最重要訊息。這樣的影片與訊息,讓政府官員,和他們管不動、不想管、或已形成利益共同體的資本集團,額手稱慶。官員們聽起來煞有其事的成立這個中心那個小組,要處理影片中提到的土地破壞問題,但他們心裡偷笑:再等一個月或者更快,肯定有其他聳動的社會新聞或其他事件會取代國土破壞的議題,成為媒體新的興奮點,民眾也早已從影片的感動經驗中退潮、遺忘,一切都可依然如故,回到原點。
沒有人追問政治責任,和結構性之官/商/地方勢力的長期勾連所持續造成的土地侵佔、破壞與掏空。因此,《看見台灣》只會是另一個新聞節慶....[read all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