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首善之區的台北其實在這些古典建築的保存上,也沒有好多少。馬英九市長任內大量將歷史建築規劃為咖啡館,最有名的就是中山北路上的「台北光點」,有賣
書、有賣茶酒咖啡,還有不賴的實驗電影。但若問問進出的時尚男女,記得這是美國大使官邸者,恐怕屈指可數。美術館旁邊的「台北故事館」也是一例,現在問
人,大家都只知道是童話木屋,裡面有高級餐廳,卻顯少有人知道這是前立法院長黃國書住宅。 而
距離現在更進的郝龍斌市長對待古蹟的做法則更為粗暴,前陣子拆除了舊市議會後面的前市長高玉樹住宅,改成停車場。而他引以自豪的剝皮寮重建更是一絕,原居
市民被趕走,重建完的剝皮寮變成電影佈景,晚上七點之後保全看守、閒人物入,和周邊熱鬧的龍山寺台北下町形成強烈對比。人與生活,在這些簇新的「古蹟」中
消失了蹤影,更不用提因為都更,老是莫名其妙在斷水斷電之後還會「電線走火」而燒毀的諸多記憶。
到
底我們所想記憶的歷史,或者說,統治者想要我們記憶或者抹去的歷史,是什麼?有時候我們毫無主體的把博物館讓渡給財團,任由財團賦予這些古蹟奇怪的新意義
(比如台中的宮原眼科);有時候又會刻意的拆除什麼,留下什麼。而當然更多的時候,就是傻傻的花了大錢重建,卻不知道重建完的建築可以幹麻。....<詳全文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