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衷是行為動機,所以她認為「行為動機」正確,就代表「行為整體」正確嗎?
在這講得一臉「目的論」(重視行為動機的流派)的樣子,但有受過倫理學訓練的,都很清楚知道「過去的她」根本是大「義務論」者:認定「行為特徵」代表「行為整體」價值。
還記不記得,那個被她吐槽的台大學生吃雞腿還是雞排的事件?她看到學生在吃,就認定是錯的,這不就是義務論?她有去問過那位學生吃飯的動機是什麼?那學生是不是「一本初衷」的希望不要餓死讓媽媽傷心才吃的?
打人用義務論,護己用目的論,彈性好大哦!棒棒!
這樣的回應水準,擺在公開知識對話層面,擺在台灣人的基本道德標準上來看,都是不及格的。有錯,就公開承認,道個歉,提出善後方案。譯錯道歉又不會死,政府也不會出來罰錢,法院也不會收押你,那是在堅持什麼?
堅持一張老面子而已。在品德的角度上,她或許比她一直想教育的那些父母還不及格。....[詳全文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