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個媒體外電編譯,又在大學開授「媒體識讀」課程。昨天的經歷,真是太值得記念了。
教育部顧問室晚近將重點放在大學通識教育的改革。現階段的重點在「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能力」。講到「公民」,當然不能忽略「國家主人」、「公共性」、「參與」,除此之外,也免不了要列出幾項重點:民主素養、倫理素養、科學素養、美學素養、媒體素養。
我
們一群南區各大專校院的通識教育老師們,昨天去了長榮大學研習。Keynote
speaker是文藻外語學院的學務長蔡介裕副教授。他在演講時提到,我們談「民主素養」,要求學生參與公共事務。結果,有時會出現兩難的局面。學生對於
最貼近自己的公共生活--學校幹部、系學會、學生議會的選舉冷漠不投票,卻跑去臺北冒雨抗爭,反對「米果吃蘋果」。講到激動處,他突然冒出一句:「早上出
門前,收到教育部訓委會的一封電子郵件,要求各校學務長去關心在臺北抗議的那些同學。天氣很冷、又在下雨,別弄壞身體。」當場,稍微有點sense的老師
們都嘩然。「關心」這兩個字,從訓導系統的嘴巴裡講出來,打死我都不相信是善意的。....<詳全文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