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惠《酒後的心聲》突破百萬銷量,奠定台語歌主流地位。影像來源:Youtube
1980年代,李安在美國取得電影學位後蟄伏多年的經歷,才子懷才不遇的點滴心頭,個人生涯選擇的努力自持,如今散發著勵志的光輝。
換一個層面來看,同一個年代與之前江蕙走唱和唱片事業崛起過程中,台語文化的蟄伏與壓抑,則是在「國語」威勢罩頂下,一整個族群語言的集體辛酸與悲愴。
1970年代,江蕙和家人從高雄搬到台北後,開始走唱生涯,江蕙曾回憶在基隆酒吧唱《雨夜花》,「熟悉的台灣歌謠幾乎都是哀傷的詞曲,很符合我淒苦的命運,唱這些歌好像在唱自己的身世給人聽一般」,「那些只顧喝酒調笑的美國大兵,他們聽得懂嗎?有誰關心呢?」(《苦情姊妹花》,1987)
其實,何止美國大兵,當時全台灣黨國機器轟轟然產出的新一代「國語人」,也都沒機會聽懂,沒有空關心吧!
江蕙在北投度過了好幾年歌手、吉他手、鼓手三人組團的那卡西走唱時光。北投地區在1960年代號稱台灣好萊塢的台語片攝製榮景後,1970年代仍是日本觀光客愛去的溫泉勝地,另一位台語歌后黃乙玲稍後也曾在北投唱日本歌展開走唱生涯,是台灣在地影歌傳奇之地。....<詳全文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