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以前呢,你要找電影導演的話,你可以到電影節或者是到影展去找,那邊有很多導演。現在呢,上街頭去找比較快…」導演戴立忍在2013年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時如是說。
確實,這幾年台灣社運場景經常有導演出沒。去年,戴立忍為了聲援士林王家,經常在王家遺址前一坐就是一天;有衝突發生時,他會用臉書發表即時訊息;沒衝突時,他會親自陪聲援者搬磚頭。
華隆罷工、關廠工人抗爭,王小棣、樓一安等導演數度到場聲援。華光社區反暴力拆遷,陳芯宜導演和年輕人一起手勾手抵抗強拆。反核運動中,導演柯一正登高一呼,台灣最重要的導演幾乎都響應這場抗爭,用行動表達反核訴求。
如今,導演聲援弱勢走上街頭早已成為常態。但要做到像楊雅喆導演那樣,為了聲援大埔拒遷戶,把自己也給弄上警備車,這還是相對少見的狀況。
「不用把這件事(指導演上街頭)看得太重要,我就是一般人。從前到現在我都沒變,只是以前認識我的人很少,現在多了。」7月9日,楊雅喆在受訪談論電影與政治時,對於參與社會運動給了如上的說法。
「狗被燙傷的時候,看不慣的人自然會站出來。更多時候,我只是不寫,....[詳全文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