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

鄭秀玲-誰造謠?請馬總統面對公民社會

當筆者與學界(包括台大文學院、社科院和法律學院三個院長)及藝文界的許多先進,昨日正發表公開聲明,希望就兩岸服貿協議所引發的爭議,「本於理性 與成熟的態度、透過多元審議的民主程序,進行深刻的政策討論以形成共識」、「呼籲政府應虛心傾聽各界聲音,不要透過片面的官方制式宣傳,將公民社會反對質 疑的意見以標籤化的方式扭曲」之際,傳來馬總統在同一時間公開指稱學界質疑多是「渲染」、「造謠」,不僅批判「高級知識份子反對理由完全不堪一擊」,更以 「造謠跟闢謠的對抗」的語彙塑造對立。筆者不僅深感錯愕,更覺痛心遺憾。
赫緒曼在《反動的修辭》一書中提到,攻擊社會改革的言論通常有三種形式:「悖謬論」、「無效論」和「有害論」。如果他聽到馬總統面對公民社會提出質疑的反應,恐會再加上「抹黑論」。
自力救濟反遭攻訐
兩 岸服貿協議的簽訂,是由一個根本違反基本民主程序的黑箱作業所完成,此點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。誠如國策顧問郝明義先生所言,針對這次黑箱作業的始末,到底 是誰、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作出這種決策?誰決定何種產業納入、何種產業不納入?等問題,迄今為此,政府無人正式出面做出完整說明。筆者想問的是,馬總統在使 用「造謠」此種煽動性的言詞攻擊學者時,心中是否曾經閃過反省的念頭:「為什麼在沒有舉辦過充分的產業調查、在沒有完成必要的衝擊評估、在沒有讓國會、業 者有適度反映意見機會的情形下,我可以恣意決定產業開放的範圍、內容與條件?為什麼作為一個民選的總統,我會選擇如此傷害民主的價值?為什麼在國會決定 「逐條、逐項審議表決」之後,我率領的行政團隊還會不斷強力散播「經貿協議只能整本包裹表決」的錯誤觀念訊息?
過去這段時間,許多知識份子 及公民團體,....[詳全文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