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

孫友聯-血汗經濟下黑心文化的邏輯

最近,黑心食品的烏雲籠罩在台灣上空,引起一片風聲鶴唳,民眾心裡總會懷疑,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安心的吃下肚子?廠商怎麼會如此的「黑心」?從 飲料中有塑化劑、食品中被加入了毒澱粉(順丁烯二酸),以及醬油裡含單氯丙二醇等,一般人生活中常吃的食品都一一的中標,黑心無所不在,不僅危害民眾的健 康,也重創台灣美食天堂的形象。
然而,是什麼樣的邏輯,讓這些食品公司自甘墮落的淪為「黑心企業」,甚至於有部份「有頭有 臉」的企業也宣稱因「誤用」而淪陷,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毀於一旦。某種程度上,這是台灣企業短視近利,一昧追求成本降低經營思維下的惡果,在這 種思維之下,企業只會無所不用其極的犧牲勞工和消費者權益來換取更大的利潤,倘若台灣社會繼續的姑息,難保民眾又會曝露在更多未知的風險之中。
這股血汗經濟下黑心文化的邏輯,正一點一滴的侵蝕著台灣的良心。為了降低勞動成本,許多企業成為名符其實的「血汗工廠」。從歷次地方到中央政府的勞動檢查紀錄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視勞動法於無物,不僅壓低工資,甚至於讓勞工處於嚴重超時工作的狀態又不給加班費,以致勞工 過勞致死的事件頻傳;除此之外,一再要求政府引進外勞,以及大量的使用派遣、外包等非典型僱用等方式,都是台灣工資節節敗退,實質薪資嚴重倒退到十四年的 元凶。....[詳全文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