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配合總統馬英九的政見,主計總處花了一年多時間,終於彙編完成「國民幸福指數」,透過二十四項國際指標及三十八項在地指標,要讓人民衡量幸福感。只是,馬政府執政以來,物價高漲、實質薪資倒退、失業率居高,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,還奢談什麼幸福?
主計總處公布的幸福指數,將馬桶數、房間數、投票率等都納入,能否衡量民眾的幸福感本身就是很大的疑問,「幸福指數」還因此被戲稱為「馬桶指數」,很多民眾恐怕都想反問,難道家裡有馬桶就幸福?難道投票率高就比較幸福?
主計總處強調,「幸福指數」的國際指標是參考OECD「美好生活指數」,但OECD的指數是為了衡量各國發展程度,可沒有冠上「幸福」之名,馬政府卻逕自稱為「幸福指數」,用心不言可喻。
何況,有了「幸福指數」後,人民就會幸福嗎?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,幸福是一種抽象的內在感受,且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,如何量化?主計總處公布我國幸福指數在三十七國中排名十九,稱為「中等幸福」,到底何謂「中等幸福」?難道幸福還可以分等?
馬政府執政五年多來,許多人不僅不幸福,反而愈來愈痛苦,以失業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相加的「民生痛苦指數」,於二○○八年飆升至七.六七,創下二十七年新高,近幾年物價高漲、實質薪資倒退、失業率居高,庶民有何幸福可言?
馬政府與其大費周章搞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數,還不如用心執政,努力降低人民的痛苦,若以為編了一個新指數,再冠上「幸福」之名,就可粉飾太平,恐怕是太輕忽執政者的責任了。
記者鄭琪芳/特稿〔
資料來源:
自由時報
| 引用網址/留言討論
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