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

張之豪-基隆不快樂

這兩個城市的距離太短,短的很傷人心,基隆人的心。
基隆這個城市的形成,從來都是因為港口,在大部份的基隆發展史裡,尤其是日本時代與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時代,也都是扮演著臺北對外港口的角色,讓人與貨可以從基隆進來到臺北,或是臺北再透過基隆而出去。
過 去的基隆,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,在臺灣於1960年代,剛開始經濟發展時,大量的貨流物流從基隆輸出到全世界,甚至還因生產過熱,讓政府還要再另外開一個 蘇澳港來分擔基隆的流量。當時靠港口吃飯的人口極多,報關、碼頭、造船、委託、甚至各式的地下交易黑市都是基隆熱門的職業別。基隆有股強大的吸力,她本身 就是個不斷轉動的引擎。
但隨著臺灣製造業的沒落,以及八里臺北港的興起,基隆失去了對臺北而言那重要的地位。這座引擎轉動地越來越慢,溫度越來越冷卻。
但是基隆人卻也在與臺北密集的互動中,養成了凡事依賴臺北,凡事緊盯臺北的習慣。臺北的任何事物與發生,變成基隆人評斷自我生活的準繩。....[詳全文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