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苦勞-當大學殿堂成了失業避難所(上)

  很多人喜歡用「草莓族」形容「七年級生」這一個世代,抗壓性低、缺乏耐性、大學生程度不夠……凡此種種。好像一個時代,真的就有一個時代的共 通人格特質一樣。當大家在批評現在年輕人已經失去50、60年代,乃至更上一輩人的勤勞認份的時候,可能要先問一問職場,以及由職場向前延伸的大學/職業 教育是如何在緞造這個時代的勞動者?
【吃了教改歐羅肥的大學教育】
  人的勞動是怎樣,人就是怎樣。讓我們從「高學費」開始談起。
  現階段所謂的高學費,指的是大學教育,以及漸與大學合流而消失的技職教育體系的「自由化」下的產物。90年代以來,在自由派官僚主導下的大學教 育,一直將教育視為一個市場,學生(家長)購買教育商品,做為未來職場競爭的工具。在這種思維主導之下,台灣18到21歲人口的大學就學比率,從1994 年 13%,迅速竄升至2003年的27%,短短九年,增加超過百分之百。全體就業者最高學歷國中以下的,從47.4%下降到32.5%;最高學歷為大專以上 的,從19.7%,上升到30.1%。
  1994年到現在,台灣的產業結構,並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化,但是大學生人數,....<詳全文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